金年会体育

南宫NG·28(南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信中国品牌力量

聚焦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体系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新格局

  在事先无预警、机动距离长的南宫NG情况下,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应急力量从指令接收、集结报到、受领任务到现场救援行动开展平均用时81分钟——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晓东看着计时器上这一数据,眉头舒展:“这场‘压力测试’,充分展现了应急救援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和良好的备勤值班状态。”

  眼下正是厦门主汛期。在接二连三打赢应对台风暴雨的硬仗后,这座城市,仍然面临极端天气的考验,台风暴雨应急防御工作面临严峻性和复杂性。

  应考没有“万能公式”。唯有立足最坏打算、做足最全准备,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

  6月27日,阳光洒落下的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清幽毓秀。“山体‘滑坡’了!” 突然,一声警报划破村庄的宁静。这个坐落于大仑山脚下的村庄开始了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处置演练。

  疏散撤离、交通管制、搜救被困人员、医疗救助、加固防护……演练过程响应迅速、行动快速。 山体滑坡一般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连锁性的特点,在此次演练中,遭遇山体滑坡后人员如何转移,怎么抢险救急,都有了具象化呈现。

聚焦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体系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新格局(图1)

  在翔安新圩镇金柄村举行的防汛防台风培训演练中,重型设备入场挖掘滑坡区域。(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翔安区新圩镇农业农村科负责人林娟娟说:“此次演练有效提升了村民理论知识,让村民很好地了解人员转移、抢险救急、灾后恢复等救援要点。”

  在今年7月1日主汛期到来之前,市防汛办牵头在全市6个区、45个镇街及55个村居组织了100场防汛防台风演练和培训。演练培训密度之大,涉及镇(街)村(居)之多,均创近年来之最。

  100场演练培训,并非“复制粘贴”,而是结合各镇(街)村(居)实际情况,模拟地震处置、山体滑坡处置、内涝处置、防台风转移、溺水救援处置、水库堤坝裂缝堵漏处置等多灾种场景的应急救援,覆盖灾情响应、力量调度、抢险救援、群众安置等全链条环节,以此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队伍响应的时效性及部门协同的联动性。

聚焦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体系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新格局(图2)

  演练模拟我市进入防御暴雨二级应急响应状态,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指挥平台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并通过平台进行应急指挥调度和信息上报等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多场景、实战化演练,平台进一步优化功能模块和应急响应机制。

  如果说有预警的演练,有助于淬炼“肌肉记忆”,那么,“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无预警演练,则有助于真实检验应急处置能力。

  “请大家立即前往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厦门基地,参与地震紧急救援模拟演练。”8月8日上午8时许,对讲机响起,蓝天救援队办公室主任刘炜拿起一听,以为是每日固定的“叫应”动作,却没想到是真刀真枪的无预警拉动演练。“我们有点意外,不知道演练的内容,也不知道现场什么情况。”

  蓝天救援队分两梯队迅速集结。基地值班人员准备车辆装备,带上破拆工具、探测仪等救援工具,从位于思明区环岛路的基地前往集结点。10余名志愿者自行前往集结地。到达现场后,才发现演练科目为人员被困后的搜救与废墟清理,他们立即投入紧张有序的救援。“无预警拉动演练具有突发性、多变性,检验了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这次我们就发现,救援时队员之间的默契度还有待磨合。”刘炜说。

聚焦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体系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新格局(图3)

  “此次无预警演练改变了以往预定流程的形式,使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应急力量置身于突发的、不可预估的、贴近实战的环境中接受锻炼和考验,以真演带动真练,以实训实评锤炼过硬能力。”杨晓东说。

  据市防汛办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各部门共开展防汛救灾培训1252场,培训23615人;演练1078场,24648人参加,实现应急响应流程在实战场景中的全链条检验。

  接下来,我市将推行“一季一主题、全年一检验”的应急演训模式,以训促能、以演促备,全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训练水平。

  事后复盘,是市应急管理局防汛处处长林长木工作的高频词。在他的办公桌,《7月8日突发短时强对流天气应急防御工作情况复盘的报告》放在显眼处。“每一次台风暴雨,都像一面放大镜,照出城市应急防御的脆弱点,也为下一步安全度汛指明整改提升的方向。”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防御工作基本结束后,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工作要求,市防汛办立即启动复盘工作。

  防汛微信小程序就是这次复盘后的“产物”。“我们发现,台风‘杜苏芮’防御期间,一线报送险情灾情存在路径不畅、时效不强、统计难等问题。”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查出“症状”, 寻着“病根”, 就要开出“良方”。为此,市应急管理局研发面向各级和市防指成员单位的手机端防汛信息直报小程序。该小程序如今已成为台风暴雨应急防御的“技防”利器。

  7月11日,暴雨一直下。思明区育秀社区副主南宫NG任何巧玲前往位于体育路的体育中心南门外巡查,这里是一个积水点。到现场后,发现水已漫到车轮的一半。她立即打开防汛微信小程序,点击灾情直报进行填报。信息上传仅一分钟,筼筜街道防汛办工作人员便审核通过。很快,市政部门到达现场进行排水处理。

  何巧玲说,过去人工在现场记录,回到办公室再上报信息,如果信息记录不全,还要再到现场核实,比较繁琐。“如今使用防汛微信小程序填报信息,简单多了,定位自动生成,只要拍一张照片,附上简要情况说明,一两分钟就完成了操作。”

  他说:“2023年,海葵台风期间,厦门共产生积涝305处;今年7月9日-12日,厦门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平均雨量达237.8毫米,为2008年以来受台风影响第二大雨量。这期间厦门产生积涝42处。”

  7月8日的强对流天气,是厦门非台风影响下强度和发展速度少有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从生成到达到10级风仅35分钟,留给应急准备的“窗口期”极短。

聚焦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体系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新格局(图4)

  7月8日,厦门出现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冰雹。(厦门日报拍客 巴浪鱼 摄)

  在这个突发事件中,厦门迅速响应、果断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复盘报告全面分析强对流天气发展过程、天气特点、应急防御全过程,分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厦门极端天气应急防御能力。

  “强对流天气预报是气象领域的‘硬骨头’,存在‘突发性强、局地性强、破坏力大’三大特性。”厦门市气象台副台长、首席预报员张伟说,现代数值预报虽能模拟大气运动,但对几公里尺度甚至更小的强对流系统,就像用网眼很大的渔网捞小鱼。

  他用烧开水的大白话来解释,“温度越高,水越容易冒泡(强对流天气出现),但是具体的泡冒在哪里,很难准确预知。”

  近年来,厦门市气象局持续丰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数字化技术支撑,形成了多个针对强对流天气的产品。今年7月,厦门市气象局的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100%,准确率达到76%,同时提前量达到64.5分钟,较去年同期均显著提升。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短临预警发布的效率,为台风暴雨应急防御抢出‘黄金窗口期’”。张伟说,针对此次强对流天气,厦门市气象局开展分钟级的复盘,针对难点堵点,形成了工作清单。同时进一步强化数据支撑,将原来5分钟传输一次的资料,改为1分钟传输一次,大幅降低数据资料抵达预报员桌面的时间,为预报员研判灾害性天气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强化部门联动,与海事部门联合制定重点客运航线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叫应直达。

  “根据复盘情况,我们对厦门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形成了‘1+5+53+535’的防汛防台风工作机制。”林长木进一步解释说,1就是一个防汛办,5是根据厦门实际情况设立的5个专业组,53是市防汛指挥部53个成员单位,535是厦门常住人口535万人。

  这一新机制显著增强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的统一指挥、整体协同、一体作战能力。

  从应急救援力量来看,目前,厦门已构建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森林消防厦门驻防分队、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东海救助厦门救助基地、中国安能集团厦门救援基地5支国家专业救援力量为主力军,4支地方专业森林消防力量和15支地方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曙光、蓝天等16支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海陆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架构。救援能力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聚焦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体系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新格局(图5)

  接下来,厦门将进一步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向基层延伸。鼓励企业、第三方和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壮大专兼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及民兵应急救援、镇街(村居)综合救援队伍。健全完善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机制规范化,开展社会应急力量报备登记、任务对接、调度跟踪、协调撤离等工作。

  同时,厦门以厦门市智慧应急管理平台为数字底座,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数字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实现突发事件全市应急物资综合协调、分级分类保障能力,为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撑。

  厦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联动先进经验在全省做经验交流;厦门市防汛防台风工作获省防汛办肯定;厦门智慧应急指挥系统获省应急管理厅肯定;厦门海陆空应急救援新格局获评全国地方应急管理“良好实践”案例……这一个个荣誉背后的深层意义在于,厦门台风暴雨应急防御工作逐渐实现从被动应对、被动抢险模式向主动防御、主动智控的跨越升级。

  杨晓东说,厦门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在体系化、机制化、基地化建设及信息化支撑上下功夫,扎实组织做好各项台风暴雨应急防御工作,确保我市安全平稳度汛,努力实现“人员不伤亡、财产少损失”工作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湖北恩施一景区服务评价牌吐槽按钮没反应只能点赞,景区:小故障,使用游客较多所致

  俺不中了,《生万物》是线款用了就离不开的懒人神器,几块钱就能解放双手!

  JBL GRIP霓虹罐便携音箱|声光随心动,799畅享高性价比音乐盛宴

  微星第二款 500Hz OLED 显示器发布,新增 NPU AI 人在监测系统

  机械革命 140W 私有协议适配器(充电头)8 月 28 日首销,169 元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Sitemap